所谓韩寒现象
北京时间4月3日清晨,美国《时代》公布“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”的200名候选人名单,而在200名候选人名单中,上海青年韩寒名列其中。
这段公告发布之后,自然在国内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和赞扬。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美国《时代》会单单挑选如韩寒这样的青年作为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”?如果单纯的选为“最有活力”或“最具个性”的青年代表,我个人认为韩寒作为人物,尚且可以说得过去。但要说是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”就有点“邪门”和“别具用心”了。
为什么如此说,且引一段在1951年美国中情局在关于中国部分的“行事手册”中所表明的文件:其中,如:
第一条,尽量用物质来引诱败坏他的青年,鼓励他们藐视、鄙视,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。
第二条,一定要尽一切可能,做发宣传工作,包括电影、书籍、电视、无线电波,核心是宗教传布。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娱乐和教育方式,就是我们成功的一半。
第三条,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,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、色情书籍,享乐、游戏,犯罪性的电影,以及宗教迷信。
第四条,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传扬民主,一有机会,不管是大是小,有形无形,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。无论在什么场合,什么情况下,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(政府)要求民主和人权。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,他们的人民一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。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,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,一定要不择手段。
平心而论,我个人对韩寒本人还是相当欣赏的,但以他的学养而论尚欠缺优秀中国文化的精华和内涵,严格地说不能算是一个有中国文化基因的现代“中国人”,只能说是一个有志气的现代“中国人”,连当代中国人丢失了的智慧、道德、良知等内涵,都不具足都起不了影响或承当作用,请问又如何能影响全球呢?
根据中情局的文件,美国《时代》这一招玩得还真相当精巧,不止有心误导了中国当代的青年人的行为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,更让中国当代的青年自动的捧出自己的偶像来内应美国“转换大脑”的工程,向西方文化(尤以美国)一面倒,恰恰做到了司马昭之心“路人不知”的境界。
所谓韩寒现象 0 本文被阅读 2006 次
上一条:什么是“有文化”? | 下一条:气度与高度 |